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感知与防范的报告———云晓春

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感知与防范的报告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副主任云晓春

 

 image.png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今天有这个机会能够参加河南互联网大会,在这里做《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感知与防范的报告》。

 

大家都知道,我国近几年来开始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就是把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相融合,使效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行动计划中非常的典型应用。我们国家互联网金融发展非常快,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资金配置效率,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但是任何事情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今天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所看到的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方面的一些认识。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风险

 

2016年初开始,为了能够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就开始建设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开始对国家互联网金融的整体情况进行监测,希望能够发现金融风险方面的一些问题。通过一年多的监测,累计发现了4.5万余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其中仍在运营的平台有2.3万家。现在我们国家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有20多种业态,包括了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网络互助、虚拟货币等方面。最近三个月活跃用户有7亿多人,每周活跃用户1.9亿人,每天的活跃用户达到0.7亿人。在资金总量方面,仅仅是互联网支付、P2P网贷、互联网股权融资这三种业态就达到了81万亿元的规模。我们国家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发展非常快,无论是在数量上、规模上、还是业态种类上。毫不客气地说我们是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其他的行业相比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特别是互联网支付方面,我们的互联网支付在全世界是领先的。在北京家里老人到菜市场买菜都是用手机支付,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出门,只要随身携带手机,就什么都可以办了。而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客观来讲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但是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是存在一系列风险,目前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风险:

 

第一个风险,巨额资金去向不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资金量太大了,如阿里余额宝有八千多亿元的资金规模。这么大的资金量被滥用的话,造成的危害非常大。有现实的案例,大家都知道2015年,我们国家的股市出现了重大的动荡,其中背后非常重要的推手,就是大量的资金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流到股市,对整个股市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第二个风险,非传统金融机构的涌入。互联网和金融融合之后,有很多非传统的金融机构就涌入到这个行业,在风控的机制方面做的很差。一旦资金量出现了问题就会出现跑路的情况,用户就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很典型的就是前年出现的易租宝、泛亚事件,涉及的受害用户有几十万的数量,而且到现在还没有解决。

 

第三个风险,互联网金融巨头“大而不能倒”。因为有很多企业规模太大了,业务资金流向不清楚相互缠绕,风险非常大。像蚂蚁金服几万亿的盘子,这么大的企业如果出现问题,就不是企业本身的问题了,而会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第四个风险,安全的保障能力比较弱。互联网金融企业往往有很多对自身的安全保障做的不是很好,这时很容易出现用户隐私、资金泄露的情况。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今年6月份,一个非常有名的平台TheDao被黑了,将近七千亿美元的资金被盗取。

  

第五个风险,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务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兴的领域,而且是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大量的新技术、新应用开始涌入到平台中,如区块链,人工智能不断的应用于互联网金融,但是这些新技术、新应用伴随着新的安全风险。像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去中心化新的技术,而传统的金融强调的是集中化。分布的去中心和传统的、集中化的本身就是冲突,最后就衍生出新的安全风险。

 

 二、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感知和防范方面的技术能力

 

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我们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在互联金融风险感知和防范方面的技术能力做了一系列的工作。20161月份,工信部成立了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研究专项小组,对全国互联网金融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上报国务院。国务院马凯副总理对调研报告做出批示:“要善加利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加强和改善互联网金融管理是必由之路,是重要支撑,要抓紧抓好。”从20163月份开始,我们启动了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建设,这个平台是事前摸底、事中监测、事后跟踪、综合分析、前沿探索等多个纬度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应对体系。20169月,应急中心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原型系统建设。期间系统随建随用,为金融监管部门提供多批数据,支撑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201710月,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项目正式在发改委批复立项。

平台主要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面向行业监管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感知能力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平台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一是监管部门对国家互联网金融的总体情况把握要提出相应的支撑;二是对国家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进行实时的预警,包括希望能够发现业务的运行异常、网络安全的异常、违法违规行为等。一旦出现高风险能够及时通报,进行相应的处理,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三是面向整个行业发展进行相应的支撑。希望能够为整个互联网金融企业或者用户提供相应的风险防范的能力。

 

互联网金融风险感知主要是四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全面的感知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业态。二是综合的感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三是有效的感知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四是及时感知互联网金融企业新技术和新业务。

 

 1.全面感知互联网金融行业总体情况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国内最大的互联网金融的技术资源库,主要是从网站、资金、用户这三个层面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总体情况,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具体信息进行了搜集、整理,形成了资源库。目前在这个库里面互联网金融平台数超过4万,互联网金融用户数超过7亿。涉及金额近81万亿元。

 

2.有效感知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

 

在有效感知互联网金融风险方面,一是以互联网金融平台本身是否安全、网络安全有没有漏洞、是否容易被攻击等层面进行监测。二是对是否有违规行为进行监测。三是从舆情角度,对提早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相应的监测,发现舆情异常问题。四是资金是否异常。在将近两年的时间,我们已经累计预警高危平台500余家。

 

3、综合感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

 

有四个方面。一是对行业资金流向进行追溯和分析,发现资金从哪儿来,从哪个平台流向哪些行业,并对全国区域板块的资金流向进行分析;二是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了红、灰、黑榜的排名和划分,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定性分析,试图分类优质平台及诈骗平台,判断互联网金融风险;三是对互联网金融的行业风险进行整体评估,对整个行业不同的平台进行排序;四是尝试对一些重点企业进行跟踪和深入分析。

 

4、及时感知互联网金融新技术、新业务。

 

一是对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进行探索,掌握了虚拟货币的总体情况、跨境流动情况、传销诈骗以及ICO监测情况。目前7部委下文取缔ICO。考虑到ICO可能带来的风险,我们今年年初针对ICO展开了深入监测工作。上半年,技术平台共发现ICO服务平台47家,涉及ICO项目60个,涉及资金26亿元,涉及用户10.5万人次。我们及时将相关数据报送监管部门,在ICO整治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该数据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从7月我们ICO监测报告发布到91ICO取缔,期间媒体上所有讨论ICO的报道均引用了我中心的监测数据。

 

另外,今年1月处,我们受证监会委托,紧急开发了微盘监测功能,对微盘等新业务也进行了发现与监测。累计发现微盘平台13000余家,累计参与人数超500万人,并对每个微盘平台作了画像处理,可以掌握其产品、用户以及和交易所的关系。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二元期权涉嫌赌博、背后无交易所涉嫌诈骗等严重违规违法行为。我们将上述数据报送相关监管部门。

 

三是对催收等泛金融问题进行了监测。随着我国金融业务的迅猛发展,大量不良资产处置催生了大量的网络催收平台,这些平台涉嫌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暴力催收,引发了大学生债务人自杀等舆情热点事件,受到社会极大关注。我中心及时启动了对于网络催收的技术监测,共发现网络催收平台370个,涉及催收资金1.7万亿,催收人员150余万,遭受暴力催收的受害人90余万人。

 

面向行业发展和公众服务的风险防范能力

 

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全国互联网金融阳光计划;二是推出理财安全助手APP;三是国家电子备案平台。

 

201765日,为促进互金企业透明化运营,阳光下发展,“阳光计划”正式启动,推出三大方案:

 

一是公众核验,推进解决运营透明度大家觉得互联网金融企业太不透明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所以通过公众核验解决运营透明度。二是企业测评,推进解决实力透明度。三是全网巡查,推进解决资产透明度。这是公众核验的工作,我们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要求企业把数据推送到我们建立的众包核验系统中,投资人可以到核验系统中进行核验。通过这个平台,做到企业数据的核查情况向社会公开,一旦这个平台运营是透明的,大家很容易看出这个平台是好平台还是坏平台,引导投资者向好平台集中,逐步抛弃坏平台,坚决促进行业良性的发展。互联网阳光计划持续进行全网巡查,每一周都在进行报告,现在已经发生了51篇的权威报道。

 

第二个,研发了理财安全助手APP,这个APP实际上就是我们前面讲的阳光计划实施载体,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功能:一个是投资核验,二是风险速递,一旦发现风险企业以后在APP公布出来,避免对用户造成损害。三是企业测评,对企业进行测评向社会公布互联网金融企业相关的情况。

 

 

三是国家的电子合同备案平台,保障电子合同法律效力    一站式解决维权难实际上就是电子凭证的系统,目前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我们和仲裁委、司法鉴定中心、公证处建立了联系,一旦出现合同纠纷的时候,可以一站式的解决维权问题。

 

三、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的思考

 

和大家探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首先在管理思路方面要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思维和传统的金融思维是一个背道而驰的思维,因为互联网更多的是强调开放、去中心化,而我们传统的金融更强调的是集中管理,集中管控,相对来说尽可能封闭。一个开放的体系和封闭的体系碰撞在一起,两个合在一起之后怎么办?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要有相应的互联网思维。现在有一个说法,不管是互联网金融也好,还是什么金融也好,它都逃不出金融的规律。我们认为这种思维是有问题的,互联网金融确实逃不出金融的规律,但是金融规律也在变化。一旦金融和互联网结合以后,这个规律发生了变化,引入了互联网的特性。这时如果我们还按传统的思维来回避绕过,就有可能错失机遇,可能发生系统性的问题。对于监管部门更多的是要改变思维,要适宜新的技术和革命的浪潮。

 

互联网金融分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就是以信息技术来改造互联网金融体系。更多的体现在传统的金融规律,但是很快就会和新技术如区块链融合到一起。去中心化、匿名化大量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你还用传统的金融监管思维来监管,就会不适应。如果还用传统思维监管,总是绕不过所谓“治乱循环”的规律。就是说一个新的业态出现后,大量的人盲目跟风进入,经过一段时间就开始出现问题,出了问题媒体开始炒作,然后监管部门进入一刀砍死。所以,往往就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互联网金融也有这个风险,所以希望我们的监管部门能够在传统的金融思维模式下加强互联网思维的建设,拓宽和创新监管的思路。

 

第二个方面,建议在管理体制方面,要加强部门协同合作,形成新的监管合力。如前所述,无形中大家就给自己划地盘,对于金融部门来说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领域的内容,我用传统的思维来管;对于相应的互联网监管部门来说开始犹豫了,这个互联网金融该不该我管呢?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对于互联网监管部门要摒弃一部分传统思维,向前站一步,承担起相应责任。对于金融的监管部门,要摒弃一部分传统思维,研究金融在互联网发展基础上的规律。

 

大家经常说: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尤其是监管部门和金融部门要合作起来,争取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监管效果。我们认为这种监管还是不准确的,应该是0.50.5大于一。什么意思呢?实际上互联网金融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互联网+金融”,而是将互联网、金融整个融合的问题。对于互联网监管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都要把自己放在行业的监管角度,自觉地作为其中的一分子,这样才能够形成行业的监管。

 

第二个建议,监管如何融合的问题。这是提出的关于互联网风险防范的建议。因为我们这个中心本身就是一个做互联网安全预警监测运行分析的单位,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是我们新进入的领域,所以非常希望借这个机会与河南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同行一起开展合作,为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